跳到主要內容

20170606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人本與何博文議員、羅致政立委合辦「啟迪工作坊」

人本與何博文議員、羅致政立委合辦「啟迪工作坊」

邀請家長一起 讓小搗蛋變愛迪生


「發明大王」愛迪生,小時候被當麻煩大王,特別是在學校裡無法墨守成規、愛思考(很分心)、愛發問(沒規矩)、愛自己實驗(不服從)…,製造了很多麻煩,堪稱『小搗蛋』代表。人本教育基金會與何博文議員、羅致政立委與大昌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將從6月10日起,在板橋實踐國小合辦四週的『啟迪工作坊』,提供家長新的教育眼光與思維,『讓小搗蛋變愛迪生』!
 
一般談過動兒的課程或講座,都只著重醫療的角度,但缺乏教育的觀點;都只談帶孩子去「治療」,而未從其他面向—愛、理解、教育著手。『啟迪工作坊』最大的不同,是從教育入手,從各項實際的困擾出發,是為家長量身設計的系列講座,從6月10日到7月8日共四週課程,內容包括:是小搗蛋還是愛迪生—看孩子的眼光、陪孩子面對困難—以具體情況為例、 溝通練習—聆聽與表達  理解與接納、養腦計畫。由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主任陳生慶、兒童書店創辦人陳培瑜、人本副執行長謝淑美、數學想想國總監吳麗芬,接力協助家長:越過「小搗蛋」的行為表象,如實看見「愛迪生」的本質與能力。
 
新北市議員何博文表示,希望所有家中有過動兒、或是想對過動兒有進一步了解的朋友,都能來參加啟迪工作坊,我們將會發現,原先以為的小搗蛋,其實都是潛在的人才!
 
立委羅致政指出,台灣過去的教育強調一致化,但每個小孩其實都有獨特的特質,「欣賞多元」應該是教育的重要內涵,社會跟學校的態度不該是將不同視為異類,甚至認為他需要治療。最重要的還是家長的觀念,在過去也沒有「過動」這個名詞,啟迪工作坊最大的意義是讓家長透過參與跟協助,破除對過動的迷思與誤解。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說,當一個小孩每天七點半到學校,就被規定坐在那裡,甚至每一堂下課都要留在教室罰寫時,他要如何專心上每一堂課?甚至曾聽到小孩在人本兒童營隊中,指著對方罵「你過動喔!幹嘛不去吃藥!」我們的善意有可能變成小孩的負向標籤,教育不應該缺席,啟迪工作坊是要解放父母的焦慮,讓綁在鐵鍊兩頭的親子都能更自由。
 
當教育問題被歸為醫療問題,當「怎麼教」被「如何治療」取而代之,只會引發更多教育上的問題。根據人本實際接觸過的個案,用藥所造成的焦慮、恐懼、自卑、缺陷感,不僅作用在孩子身上,也作用在親子關係裡。孩子需要愛才能穩定有信心,尤其是「父母的愛」,這是孩子的根、孩子的本。但有些時候出現某些阻礙,讓父母的愛傳不出去,而當孩子的需要無法被滿足時困難就更大。阻礙可能來自:社會價值的要求(凌駕於孩子的需求)、教育體制不合理的要求、價值評判的壓力、病症的標籤作用、父母需求與孩子需求間的矛盾……。若父母只著眼於『解決』孩子的困難,卻沒有去除阻礙、增加傳遞能量,絕對事倍功半。在家裡、學校中的現代「愛迪生們」,常帶給身旁的大人困擾;但他們也同時具備善良、熱情聰明、有創造力、勇於冒險、不畏懼威權……的特質,當小搗蛋的父母、老師能擁有看見愛迪生的眼光,小搗蛋就能蛻變成屬於自己人生的愛迪生!
 
人本教育基金會之前已在新竹、台中、苗栗舉辦數場啟迪工作坊,參加過的家長們說:「很高興今天有來聽演講,收獲很大,本來要去買"愛的小手"的。回家後要每天讚美小孩。」「找到了一直以來和孩子相處瓶頸的解決方法,想嘗試去施行。」「養腦是互相的,不要用強硬的態度,要讓他思考,才是養孩子的腦。」「決定讓孩子當自己人生的導演。」此次在板橋實踐國小舉辦,是新北市第一場,邀請家長們千萬不要錯過。
 
啟迪工作坊全程免費,需事先報名,報名請至 http://edison-projecthef.wixsite.com/edisonproject,或於臉書搜尋「讓小搗蛋變愛迪生」。人本也誠摯邀請關心教育的企業或個人,捐款支持這項計畫,讓『啟迪工作坊』能走到台灣每個角落。公益勸募捐款專戶為華南銀行公館分行(銀行代碼008),帳號:請輸入90319+手機號碼不含0的數字9碼(共14碼),戶名: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愛迪生啟迪專案專戶。協助更多父母看見自己教養孩子的阻礙並練習去除之,進而增長愛的能力,開啟正向循環。如有相關疑問,歡迎洽詢人本教育基金會02-23661906。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180927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以生命控訴-請監察院調查台北市民權國中不當管教學生及台北市教育局怠惰失職

請按此參閱記者會資料 以生命控訴 請監察院調查台北市民權國中不當管教學生及台北市教育局怠惰失職 自殺的新聞旁,總標註著「請珍惜生命」。這個標語對於王爸爸、王媽媽來說,太過沉重,因為他們的孩子在去年 12 月 7 日自殺了。王爸爸、王媽媽知道他的孩子不是不願意珍惜自己的生命,而是這個太年幼的生命裡,除了完成大人訂下的規則,他以為沒有其他選擇。 才三個多月的國中生活,為什麼會讓一個孩子走上絕路 ? 王爸爸、王媽媽一直在尋找答案… 性平會成校長私刑場所,壓制家長接受校方所有要求 才剛開學兩個月,王生因為在放學時和兩名同社團的同學發生衝突,民權國中召開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性平會)。性平會中,校長朱毋我竟要兩造雙方都到場,並且直接稱王生是「小孩子騙大人」,直接採信對方的說法。朱毋我校長還對王生喝斥:「你就是有病,就是要吃藥」。王生爸爸發現學校作法失當,提出應該要有專家在場,校長竟稱說:「我們這個會議在場的都是專業輔導人員,就等同於醫生」、「 今天性平會調查結果我們說了算 」,令家長不敢再提出意見,只得聽命於學校。 性平會後,學校禁止王生參與第八節課及晚自習,且整當周整天需「抽離」到學務處;放學時必須由家長親自接王生回家。王生回到班級上課後,若於上課期間影響秩序,也會於課堂中直接被帶至學務處留置,且經常留置到放學,也會被生教組長叫去學務處進行勞動。在 12 月 7 日前,王生曾連續三個禮拜整天都在學務處,無法回班上課。 「抽離」至學務處,竟是羞辱和恐嚇 王生自殺後,王生家長接到多位九年級學長留言表示:王生被抽離到學務處的期間,他們目睹生教組長對王生大吼大罵,有時午餐還沒吃完就被叫去罵;生教組長更多次將孩子強留在門後與牆壁間的空間中,以禁閉罰站方式處罰孩子,並用力踹門板發生巨大聲響;更羞辱的是,連去上廁所也要向組長鞠躬報告。學務主任則公然詢問王生「吃藥了沒」。只要王生被送到學務處,學務主任、生教組長會警告王生:「你只要吵一節課,就是在學務處待一天」(附件一)這些指控歷歷,讓王生家長崩潰 — 原來,學校以「抽離」為名,進行的是恐嚇與羞辱,原來,孩子這些日子來承受的是這樣的壓力。 學生因犯錯被要求到學務處,本來就承擔被貼標籤、被指責的壓力。但在這樣的壓力上,學務主任、生教組長竟還對王生恐嚇、羞辱,造成他更大的身心壓力。王生過...

20190412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公然侮辱、歧視、孤立學生的老師 還躲在保護傘下拿薪水?! 教師法應明確將「對學生為羞辱、歧視、孤立」列入解聘事由

20190412 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 公然侮辱、歧視、孤立學生的老師 還躲在保護傘下拿薪水 ? ! 教師法應明確將「對學生為羞辱、歧視、孤立」列入解聘事由 本會近期接獲在台北市某國中數學科任教師A師,僅因為學生沒有聽懂老師的指令拉上窗簾,就在全班面前大罵學生:「你這個白癡」、「你根本是個廢物」,更叫班上其他同學去『踢』該名學生,接著又用鉛筆盒打學生的頭。 本會訪查目前由A師任教的班級學生,受訪家長及學生皆表示,A師去年九月開始任教就經常在班上公然罵學生「白癡」、「怎麼不去死一死」等語,且會在上課到一半,就將學生叫到教室外面罰站,還對學生說:「我叫你到外面罰站,就代表你沒有資格上這堂課,就是曠課。」。 除此之外,A師也常針對某些學生的特徵取笑:「XX眼睛很大很像義眼,很噁心」、「XX黑油油的」,甚至更曾點名一位日本籍的學生說:「XX是死日本鬼子,滾出台灣」。也曾因為一位學生沒有聽從他的指令,就辱罵該生「你是聽障、智障,還是什麼障?」 公然辱罵、教唆傷人,竟然只是「口頭禪」?!竟然只能「觀課」處理 ? ! 這種公然言語辱罵、命令學生傷害同學的行為,都是構成刑法上「公然侮辱」、「教唆傷害」的罪行,然而家長向學校反映後,學校告知家長A師已申請介聘到他校,故未為任何處理。於是家長開始錄音蒐證,並提供錄音證據給學校,學校才開始說要處理,但處理的方式只有「觀課」,且校長告訴家長,他們不會開教評會審議A師是否要解聘,只會在學期末進行懲處。而校長於本會致電詢問時更稱:處理要看老師的動機,A師的辱罵行為是「口頭禪」。 然而,該校目前觀課只限於申訴家長該班。 根據 A 師教授的其他年級學生表示,該師仍會謾罵學生,要學生去「死一死」, 甚至嗆學生要不要學申訴人 「也組一團來告他」 。 本會與家長尋求簡舒培議員協助, 台北市教育局回覆本案為依「教學不力」程序處理,且教師法目前無可請教師暫時離開教職之規定,故學校由其他教師入班陪同觀察輔導 。 我們的孩子處在不適任教師的言語羞辱、歧視、孤立中 如 A 師嚴重辱罵學生,卻被學校輕輕處理的狀況並不是個案,在本會近兩年協助處理過的眾多言語侮辱案中,嚴重的包括罵全班「廢物」、「滾出教室」、叫學生到教室後面組成「自身自滅區」、在全班面前說小孩「賣身的」、還有老師罵學生「死性不改」、「腦容量只有...

20180611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羞辱、恐嚇兒童,就是犯罪。衛福部應追究社政主管機關不作為之責任。

羞辱、恐嚇兒童就是犯罪 衛福部應追究社政主管機關不作為之責任 新北市三重區益智幼兒園莫姓老師上課時,以「笨」、「你太爛了」、「丟臉」、「你敢給我吐掉,我扁你喔」等語連續辱罵、恐嚇 A 生,並於該 A 生尿褲子時,要求全班小孩一起笑他。 羞辱、恐嚇兒童會造成兒童嚴重身心傷害,是犯罪行為,不是教育 新北市社會局對此案開罰 6 萬元。在刑事提告的部分,新北地方法院判決犯成立成年人對兒童之公然污辱罪及恐嚇維安罪,因為是一行為觸犯兩罪名,所以法院以比較重的成年人對兒童之恐嚇危安罪,判刑四個月得易科罰金。這個判決昭示了:除身體傷害外,羞辱、恐嚇兒童都是嚴重的犯行,不是教育行為。 兒童權利公約第 37 條也明定政府有義務確保「所有兒童均不受酷刑或其他形式之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之待遇或處罰。」。但是,家長或教師以「教養」、「教育」為名,對兒童施以體罰、羞辱、恐嚇,仍然時有所聞。前幾天新聞上一對年輕父母在臉書上撥放嚇小孩、打小孩的影片,留言表示讚賞與支持者並不在少數,更遑論許多校長、教師把「教育」作為體罰或羞辱學生的藉口。 我們呼籲大人們,把這個判決當作是一個警示,立即停止羞辱兒童的行為,也不要再以任何剝奪他的身心與安全需求的方式恐嚇他,例如:「你再這樣我就打你」、「你再這樣你就不要吃」、「你再這樣我就要離開你」,這些話對於身心需求都需仰賴大人的孩子來說,都是巨大的傷害。 幼兒園其他教師早就知情 A 生在 2017/8/15 遭到老師恐嚇、公然侮辱,從現場的錄音中可以聽出,莫姓老師邊罵 A 生,邊與旁邊的其他老師抱怨。 其他老師有目睹 A 生被公然侮辱、恐嚇的狀況 。 A 生因此害怕得不敢上課, 8/17 A 生媽媽到校處理時,主任馬上捧上一個禮盒賠罪道歉,顯然, 主任知悉了孩子不敢上課的原因 。且以該幼兒園 空間的開放程度 來說,當時莫老師大聲羞辱、恐嚇孩子時,幼兒園的老師、行政人員應該都能夠察覺。 校方、教育局未遵守通報義務 益智幼兒園校方人員知情未通報,新北市教育局 8/17 接到家長申訴後也並 未依法進行兒少保通報。 直到本會於 8/21 接到申訴案,並於同日通報社會局之前,並 沒有任何單位通報 。顯然、校方跟教育局都違反了兒少權法 24 小時內的通報義務。 心理壓力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其實 A 生在家裡,已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