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70606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人本與何博文議員、羅致政立委合辦「啟迪工作坊」

人本與何博文議員、羅致政立委合辦「啟迪工作坊」

邀請家長一起 讓小搗蛋變愛迪生


「發明大王」愛迪生,小時候被當麻煩大王,特別是在學校裡無法墨守成規、愛思考(很分心)、愛發問(沒規矩)、愛自己實驗(不服從)…,製造了很多麻煩,堪稱『小搗蛋』代表。人本教育基金會與何博文議員、羅致政立委與大昌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將從6月10日起,在板橋實踐國小合辦四週的『啟迪工作坊』,提供家長新的教育眼光與思維,『讓小搗蛋變愛迪生』!
 
一般談過動兒的課程或講座,都只著重醫療的角度,但缺乏教育的觀點;都只談帶孩子去「治療」,而未從其他面向—愛、理解、教育著手。『啟迪工作坊』最大的不同,是從教育入手,從各項實際的困擾出發,是為家長量身設計的系列講座,從6月10日到7月8日共四週課程,內容包括:是小搗蛋還是愛迪生—看孩子的眼光、陪孩子面對困難—以具體情況為例、 溝通練習—聆聽與表達  理解與接納、養腦計畫。由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主任陳生慶、兒童書店創辦人陳培瑜、人本副執行長謝淑美、數學想想國總監吳麗芬,接力協助家長:越過「小搗蛋」的行為表象,如實看見「愛迪生」的本質與能力。
 
新北市議員何博文表示,希望所有家中有過動兒、或是想對過動兒有進一步了解的朋友,都能來參加啟迪工作坊,我們將會發現,原先以為的小搗蛋,其實都是潛在的人才!
 
立委羅致政指出,台灣過去的教育強調一致化,但每個小孩其實都有獨特的特質,「欣賞多元」應該是教育的重要內涵,社會跟學校的態度不該是將不同視為異類,甚至認為他需要治療。最重要的還是家長的觀念,在過去也沒有「過動」這個名詞,啟迪工作坊最大的意義是讓家長透過參與跟協助,破除對過動的迷思與誤解。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說,當一個小孩每天七點半到學校,就被規定坐在那裡,甚至每一堂下課都要留在教室罰寫時,他要如何專心上每一堂課?甚至曾聽到小孩在人本兒童營隊中,指著對方罵「你過動喔!幹嘛不去吃藥!」我們的善意有可能變成小孩的負向標籤,教育不應該缺席,啟迪工作坊是要解放父母的焦慮,讓綁在鐵鍊兩頭的親子都能更自由。
 
當教育問題被歸為醫療問題,當「怎麼教」被「如何治療」取而代之,只會引發更多教育上的問題。根據人本實際接觸過的個案,用藥所造成的焦慮、恐懼、自卑、缺陷感,不僅作用在孩子身上,也作用在親子關係裡。孩子需要愛才能穩定有信心,尤其是「父母的愛」,這是孩子的根、孩子的本。但有些時候出現某些阻礙,讓父母的愛傳不出去,而當孩子的需要無法被滿足時困難就更大。阻礙可能來自:社會價值的要求(凌駕於孩子的需求)、教育體制不合理的要求、價值評判的壓力、病症的標籤作用、父母需求與孩子需求間的矛盾……。若父母只著眼於『解決』孩子的困難,卻沒有去除阻礙、增加傳遞能量,絕對事倍功半。在家裡、學校中的現代「愛迪生們」,常帶給身旁的大人困擾;但他們也同時具備善良、熱情聰明、有創造力、勇於冒險、不畏懼威權……的特質,當小搗蛋的父母、老師能擁有看見愛迪生的眼光,小搗蛋就能蛻變成屬於自己人生的愛迪生!
 
人本教育基金會之前已在新竹、台中、苗栗舉辦數場啟迪工作坊,參加過的家長們說:「很高興今天有來聽演講,收獲很大,本來要去買"愛的小手"的。回家後要每天讚美小孩。」「找到了一直以來和孩子相處瓶頸的解決方法,想嘗試去施行。」「養腦是互相的,不要用強硬的態度,要讓他思考,才是養孩子的腦。」「決定讓孩子當自己人生的導演。」此次在板橋實踐國小舉辦,是新北市第一場,邀請家長們千萬不要錯過。
 
啟迪工作坊全程免費,需事先報名,報名請至 http://edison-projecthef.wixsite.com/edisonproject,或於臉書搜尋「讓小搗蛋變愛迪生」。人本也誠摯邀請關心教育的企業或個人,捐款支持這項計畫,讓『啟迪工作坊』能走到台灣每個角落。公益勸募捐款專戶為華南銀行公館分行(銀行代碼008),帳號:請輸入90319+手機號碼不含0的數字9碼(共14碼),戶名: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愛迪生啟迪專案專戶。協助更多父母看見自己教養孩子的阻礙並練習去除之,進而增長愛的能力,開啟正向循環。如有相關疑問,歡迎洽詢人本教育基金會02-23661906。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180927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以生命控訴-請監察院調查台北市民權國中不當管教學生及台北市教育局怠惰失職

請按此參閱記者會資料 以生命控訴 請監察院調查台北市民權國中不當管教學生及台北市教育局怠惰失職 自殺的新聞旁,總標註著「請珍惜生命」。這個標語對於王爸爸、王媽媽來說,太過沉重,因為他們的孩子在去年 12 月 7 日自殺了。王爸爸、王媽媽知道他的孩子不是不願意珍惜自己的生命,而是這個太年幼的生命裡,除了完成大人訂下的規則,他以為沒有其他選擇。 才三個多月的國中生活,為什麼會讓一個孩子走上絕路 ? 王爸爸、王媽媽一直在尋找答案… 性平會成校長私刑場所,壓制家長接受校方所有要求 才剛開學兩個月,王生因為在放學時和兩名同社團的同學發生衝突,民權國中召開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性平會)。性平會中,校長朱毋我竟要兩造雙方都到場,並且直接稱王生是「小孩子騙大人」,直接採信對方的說法。朱毋我校長還對王生喝斥:「你就是有病,就是要吃藥」。王生爸爸發現學校作法失當,提出應該要有專家在場,校長竟稱說:「我們這個會議在場的都是專業輔導人員,就等同於醫生」、「 今天性平會調查結果我們說了算 」,令家長不敢再提出意見,只得聽命於學校。 性平會後,學校禁止王生參與第八節課及晚自習,且整當周整天需「抽離」到學務處;放學時必須由家長親自接王生回家。王生回到班級上課後,若於上課期間影響秩序,也會於課堂中直接被帶至學務處留置,且經常留置到放學,也會被生教組長叫去學務處進行勞動。在 12 月 7 日前,王生曾連續三個禮拜整天都在學務處,無法回班上課。 「抽離」至學務處,竟是羞辱和恐嚇 王生自殺後,王生家長接到多位九年級學長留言表示:王生被抽離到學務處的期間,他們目睹生教組長對王生大吼大罵,有時午餐還沒吃完就被叫去罵;生教組長更多次將孩子強留在門後與牆壁間的空間中,以禁閉罰站方式處罰孩子,並用力踹門板發生巨大聲響;更羞辱的是,連去上廁所也要向組長鞠躬報告。學務主任則公然詢問王生「吃藥了沒」。只要王生被送到學務處,學務主任、生教組長會警告王生:「你只要吵一節課,就是在學務處待一天」(附件一)這些指控歷歷,讓王生家長崩潰 — 原來,學校以「抽離」為名,進行的是恐嚇與羞辱,原來,孩子這些日子來承受的是這樣的壓力。 學生因犯錯被要求到學務處,本來就承擔被貼標籤、被指責的壓力。但在這樣的壓力上,學務主任、生教組長竟還對王生恐嚇、羞辱,造成他更大的身心壓力。王生過...

20180709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大獨裁者,退散!把孩子從惡魔教室解救出來

大獨裁者,退散! 把孩子從惡魔教室解救出來 二重國小許○華老師的「惡魔教室」 本會接獲申訴,二重國小一年○班某位家長因為孩子回家後,開始有焦慮的症狀,睡覺會做噩夢,怕被叫去「面壁」 ( 面對牆壁罰站 ) ,也曾聽過孩子提到班導許老師會要全班一起笑某個同學,或罵某個同學,甚至開始會用非常不客氣的語氣指責家人。家長聽聞該學區有家長提過許師教學「像希特勒帶兵一樣」; 4/30 號晚上,孩子回家跟家長說某個同學帶早餐去學校吃,吃不下後收著,許老師叫他吃完,該同學說「媽媽說吃不完帶回來吃」,許師說「甚麼都媽媽、甚麼都媽媽,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該同學吃完就去廁所吐了,老師生氣叫他把吐的擦乾淨,當他回到教室,許老師對著全班說他裝吐、裝可憐。於是家長開始錄音蒐證。而錄音內容讓家長驚覺許師帶班風格已嚴重影響小一學生之身心健康。 每天早自習時間,一年○班總是非常安靜,縱使老師不在班上。這樣「自制」的秩序感,相較於大多數小一教室鬧哄哄的生命力,非常奇特,甚至可說是怪異。我們透過小孩的身心壓力症狀及教室現場錄音,才得知這是該班導師許老師長期以「權威」建立一個「惡魔教室」。許老師用「不要害許老師」、「害一年○班」、「老師很辛苦」勒索恐嚇學生,甚至建立讓學生彼此糾察、用全班公審的方式來審訊不聽話的學生、獎賞聽話的學生。每當許老師羞辱或嘲笑某個同學時,此起彼落的附和 ( 太可惡、不要把許老師當傻瓜;跟著許師罵某些學生是苦瓜臉 ) 、討好 ( 「許老師,你好漂亮」、「許老師,你辛苦了」 ) ,許老師透過建立嚴密管控的威權,讓她成為該班的「獨裁者」,只要他一聲令下,該班許多學生就會執行他的意旨,甚至造成學生說出「 你想死去死,不要害到我們就好…你想死好讓你去死 」等惡毒的語言。 ( 詳見附件一,錄音截錄文字檔 ) 教育裡不能讓大獨裁者存在 美國加州帕羅奧圖市高中老師 朗‧瓊斯 (Ron Jones) 多年前在他的歷史課做一個「原始法西斯運動」實驗,該實驗在 2008 年改編「惡魔教室」。他為了回答學生的一個問題:「德國人民怎麼可以宣稱對猶太人屠殺一無所知 ? 」,為了探究這個問題,他在學校實行為期五天的實驗,僅僅四天他就在課堂間建立了一個奉守紀律、團結、行動 ( 忠誠與告密 ) 、榮譽為首要目標的團體,最後一天他公布了他的實驗,並且為大家說明當規則取代理性時,法西...

20161019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杜絕體罰,落實教育,2016校園體罰問卷報告記者會

    問卷報告相關資料請點此處閱覽 20161019 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 杜絕體罰 落實教育 2016 校園體罰問卷報告記者會 2006 年我國修正教育基本法,宣示不得對學生為任何體罰; 2014 年公布「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正式宣示我國實施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健全兒少身心,保障兒少權利,建構一個「無暴力的教育環境」,是兒童身心能獲健全發展的重要前提。為此,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也在 2006 年出版「正向管教法」,協助老師戒斷體罰,摒棄負向管理管教。 然而,在這些宣示下,台灣國中小校園到底改變了多少?兒童人權已經可以在我們的校園裡得到明確的保障,合理的尊重了嗎? 從今年的問卷報告,以及 2012 年全國校園問卷報告的對照,我們發現: 一、 校園體罰     (一) 今年有三成五的國中生( 35.4 %)與二成七的國小生( 27.8 %)在學校被體罰。國中體罰率比 2012 年升高將近 5 個百分點。國小體罰率上升近 3 個百分點。     (二) 有二成的國中生、一成的國小學生仍被罰交互蹲跳、起立蹲下等這種可能會導致生命危險的體罰動作。     (三) 有高達九成的國中小有體罰的現象,相當於體罰幾乎是我國每個校園裡皆可目睹的普遍狀況,縱使只有零星老師進行體罰,體罰的威脅仍存在幾乎每一所學校裡,零體罰完全沒有真正落實於校園。 二、 不准下課     (一) 今年有高達八成的國小學生有被罰過,或看過同學被罰過不准下課。有超過 4 成的國小學生曾被處罰過不准下課。     (二) (二)全國有超過一成的國小學生被罰過整天不能下課。而有超過3%的國小學生被罰超過一個禮拜整天不能下課,相當於我國約有三萬多個國小學生曾被罰一個禮拜以上「整天不能下課」,且竟然有超過九千個國小學生是被罰整學期「整天不能下課」。     (三) 全國被罰不准下課且不能上廁所的國小學生的比率有 1.6% ,相當於全國約有 1 萬 9 千多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