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自己 從立即停止在校園中的隔離與歧視開始 小雯是一位跨性別女性,在醫生的評估下,接受了賀爾蒙治療。多位醫生都認為,她應該持續用自己的性別認同在校園中生活,這是重要的醫療環節,有助於她未來順利以自己的性別認同在社會中生活。 人為的艱難處境,讓孩子在學校過不下去 考取長庚大學後,小雯在入學前,多次與校方說明、溝通;榮總以及長庚醫院也分別開立了「建議校方安排入住女生宿舍」、「建議按照個案自身性別認同安排住宿」(附件一)的診斷證明。但是,校方在多次溝通後,依然只准許小雯入住男生宿舍。 因為賀爾蒙治療的關係,小雯的女性性徵已經開始發育,每次進出男生宿舍,都可以感覺到周遭質疑的眼光。試想一位女性同學,被迫必須每天進出男生宿舍,當然會引起其他男同學的困惑。更何況,目前社會對於跨性別者的認識仍然不足,甚至部分團體對跨性別者仍抱有惡意,在這樣的社會現狀下,強硬把跨性別女安排男生宿舍,是在創造一個嚴重不友善,讓人擔心害怕的環境。 在這樣的壓力下,小雯不得不試著避開有人出入的時段,一直到深夜沒人走動,小雯才敢進入宿舍休息;每天趁還清晨沒有人醒來,就急忙離開。這是一個成年人也沒辦法承受的生活。更何況,賀爾蒙治療可能對肝功能造成負擔,這樣的生活,讓小雯的身體難以承受,肝指數也就出現了異常。 校方推卸性平責任,要孩子自己承擔,獨自受苦 面對生活以及身體的嚴重狀況,小雯不得不寫信向校方求救,學校住宿組知道狀況後,竟然以「法規上無法安排入住女宿」作為藉口。但小雯去信向教育部詢問的結果,教育部的回覆是「住宿之相關規範,係屬各校權責」,並表示「學校不可因性別不同而對學生有差別對待,更應該減少學生產生的相對不公平感受」。 住宿組眼見無法用法規推託,就改口說是校規規定。小雯追問是依照什麼校規?住宿組提不出任何法規依據,最後竟改口為習慣。用規定唬弄學生已經是極度不良示範,更糟糕的是,被揭穿時寧可用習慣來胡說,也不願意協助一個正在受苦的孩子。 不得已,小雯只好再向學務長求救,學務長在 2017/9/27 安排了一次面談,協調住宿狀況。然而,實際到場面談時,學務長卻忽視醫師的診斷,以錯誤的性別意識把小雯的情況類比為「男扮女裝」,甚至以「偏差行為」來舉例說明小雯的行為;種種錯誤類比,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