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60506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為蕭案平反—落實教師工作權保障的起點【教師解聘程序與相關法律原則之適用研討會】會後新聞稿

研討會相關資料請按此下載或閱覽
20160506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
為蕭案平反落實教師工作權保障的起點
【教師解聘程序與相關法律原則之適用研討會】會後新聞稿 16pt;">
8年前蕭曉玲老師為捍衛教師專業自主,出面控告郝龍斌「一綱一本」,被中山國中以原教師法第14條第6款「行為不檢有損師道」解聘。為此,蕭曉玲提起訴願、行政訴訟,法院均以尊重教評會之決定,而未予實體審酌中山國中據以指控蕭師之”罪行”是否符合「行為不檢有損師道」這個高度不確定法律概念之內涵,判決蕭失敗訴確定。本案雖經監察院調查認定解聘違法並糾正台北市教育局,然而,台北市教育局仍不斷以該解聘已經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確定來回應。
本會與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臺灣法學會、臺北律師公會勞動法委員會、臺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社團法人台灣永社於今日(5/6)合辦「教師解聘程序與相關法律原則之適用研討會」,由陳為祥律師(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執行長)、許宗力教授(前大法官)擔任主持人,林佳和副教授、胡博硯副教授、謝富凱律師報告教師解聘程序中關鍵的諸多問題,並邀請多位教授、法官、律師等多人擔擔任與談。
政大法律學系副教授林佳和指出,公立學校要解聘老師除了要有實體法的理由,還要有正當法律程序,現代法治國家不該沒有符合正當法律程序就把人解聘,他直言蕭曉玲老師被解聘的案子是實體與程序拘束的最負面的示範,包括學校對於蕭老師不適任教師程序是從她狀告郝龍斌的同一天啟動,這是不當連結,連結不當的動機就是違法,林佳和更提出疑問,為什麼中山國中一開始說蕭曉玲行為不檢有損師道沒有什麼證據,到教評會200多頁,到行政法院竟然多達5000頁?
本場與談人孫迺翊教授提出蕭曉玲老師的案子中有許多家長出面指控,而之前莊國榮教授被政大不當解聘的案子中,政大竟然也是提出有「有許多家長出面說不願意子弟被莊老師教」這個理由,學校要找理由都是找家長出來講,所以可見雖然有程序要件,但有證據被製造的問題,所以才有司法審查的必要,但法院遇到這些問題就往後退,連最基本的比例原則都不適用。她更建議蕭曉鈴要力爭還原事實,更應該極力去爭取本案解聘的審查,與其他被嚴重解聘案件作比較,嚴重違反比例原則。
第二場報告人東吳大學法律學系胡博硯副教授,直接提出蕭曉玲老師的案子,他說,所有行政訴訟備受爭議的空間都在這個案子裡。對於蕭案行政法院判決都以尊重教評會的決定作為判斷,胡教授對於這個司法常常用來迴避審查的「判斷餘地」提出精進的見解,他認為判斷餘地幾乎成為行政法院的護身符,有了這個護身符法官就可以少做很多事情。考績或教師解聘雖然屬於高度屬人性的事實,但是行政機關仍應建立合理的標準,雖然法院不能替它決定價值判斷,但法院仍然應該去審查有沒有事實;再者,涉及人民的基本權的,法院也不應該放棄審查。
本場與談人之一高烊輝律師,以多年執業經驗提出對於行政法院判決的觀察,他說法院照抄教評會的事實,說是尊重,已經讓程序保障的名義落空。很多學校教評會開會通知都很近才通知老師,甚至不讓老師閱卷,這不僅是正當法律程序問題,也讓人懷疑到底有沒有事證去證明行為不檢有損師道,更提出蕭曉玲一案中的法院判決說因為教評會比較了解老師所以尊重他們的判斷。他認為蕭案是校園行政鬥爭,隱藏其他不正當因素或動機,蕭曉玲是為了課綱站出來,以歷史角度來看,當初那個解聘就是不正確的決定,高律師最後呼籲行政法院的法官,不是沒有審查方法、審查基準,是看法官要不要審查。
許宗力前大法官最後,提出他對於判斷餘地的看法,他說判斷餘地應該被限縮,以環保訴訟的環境影響評估為例,這個委員會是專業多元的委員組成,法院之前都以這個判斷是專業的而完全順從。但是,因為環境的利益是長遠的、公益性是重大的,另外因為政治程序失靈,這些委員常常順應、偏袒開發機關的趨勢,所以從環境利益來看,法院應該要審查。對照教師解聘程序的判斷,它也是影響一個人的職業、生命權,非常嚴重,單就這點,行政法院沒有道理不審查,尤其中小學教師解聘程序,也有政治程序失靈的問題,他們與大學不同,大學有大學自治, 但在中小學,常常有政治力的介入,所以中小學的解聘不應侷限派斷餘地,應該有相當理由提升審查密度。提到政治力的介入,他更提到蕭曉玲老師的案子,如果解聘是受到教育局嚴重的影響,這部分監察院都已經調查,應該是很明確。
會後來賓踴躍發問,邱顯智律師更到場為蕭曉玲老提出蕭案前最關鍵的問題,本案已經行政判決確定,台北市政府廉委會重開聽證會調查後,教育局能否撤銷解聘處分?

許宗力教授明確指出:解聘處分是一個負擔處分,只要行政機關認為是違法的行政處分,沒有信賴保護的問題,回到依法行政,教育局就要撤銷。

留言

  1. 感謝主辦單位將相關資料放上網,讓無法親身參加的人可以上網觀看,謝謝。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180927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以生命控訴-請監察院調查台北市民權國中不當管教學生及台北市教育局怠惰失職

請按此參閱記者會資料 以生命控訴 請監察院調查台北市民權國中不當管教學生及台北市教育局怠惰失職 自殺的新聞旁,總標註著「請珍惜生命」。這個標語對於王爸爸、王媽媽來說,太過沉重,因為他們的孩子在去年 12 月 7 日自殺了。王爸爸、王媽媽知道他的孩子不是不願意珍惜自己的生命,而是這個太年幼的生命裡,除了完成大人訂下的規則,他以為沒有其他選擇。 才三個多月的國中生活,為什麼會讓一個孩子走上絕路 ? 王爸爸、王媽媽一直在尋找答案… 性平會成校長私刑場所,壓制家長接受校方所有要求 才剛開學兩個月,王生因為在放學時和兩名同社團的同學發生衝突,民權國中召開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性平會)。性平會中,校長朱毋我竟要兩造雙方都到場,並且直接稱王生是「小孩子騙大人」,直接採信對方的說法。朱毋我校長還對王生喝斥:「你就是有病,就是要吃藥」。王生爸爸發現學校作法失當,提出應該要有專家在場,校長竟稱說:「我們這個會議在場的都是專業輔導人員,就等同於醫生」、「 今天性平會調查結果我們說了算 」,令家長不敢再提出意見,只得聽命於學校。 性平會後,學校禁止王生參與第八節課及晚自習,且整當周整天需「抽離」到學務處;放學時必須由家長親自接王生回家。王生回到班級上課後,若於上課期間影響秩序,也會於課堂中直接被帶至學務處留置,且經常留置到放學,也會被生教組長叫去學務處進行勞動。在 12 月 7 日前,王生曾連續三個禮拜整天都在學務處,無法回班上課。 「抽離」至學務處,竟是羞辱和恐嚇 王生自殺後,王生家長接到多位九年級學長留言表示:王生被抽離到學務處的期間,他們目睹生教組長對王生大吼大罵,有時午餐還沒吃完就被叫去罵;生教組長更多次將孩子強留在門後與牆壁間的空間中,以禁閉罰站方式處罰孩子,並用力踹門板發生巨大聲響;更羞辱的是,連去上廁所也要向組長鞠躬報告。學務主任則公然詢問王生「吃藥了沒」。只要王生被送到學務處,學務主任、生教組長會警告王生:「你只要吵一節課,就是在學務處待一天」(附件一)這些指控歷歷,讓王生家長崩潰 — 原來,學校以「抽離」為名,進行的是恐嚇與羞辱,原來,孩子這些日子來承受的是這樣的壓力。 學生因犯錯被要求到學務處,本來就承擔被貼標籤、被指責的壓力。但在這樣的壓力上,學務主任、生教組長竟還對王生恐嚇、羞辱,造成他更大的身心壓力。王生過...

20190412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公然侮辱、歧視、孤立學生的老師 還躲在保護傘下拿薪水?! 教師法應明確將「對學生為羞辱、歧視、孤立」列入解聘事由

20190412 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 公然侮辱、歧視、孤立學生的老師 還躲在保護傘下拿薪水 ? ! 教師法應明確將「對學生為羞辱、歧視、孤立」列入解聘事由 本會近期接獲在台北市某國中數學科任教師A師,僅因為學生沒有聽懂老師的指令拉上窗簾,就在全班面前大罵學生:「你這個白癡」、「你根本是個廢物」,更叫班上其他同學去『踢』該名學生,接著又用鉛筆盒打學生的頭。 本會訪查目前由A師任教的班級學生,受訪家長及學生皆表示,A師去年九月開始任教就經常在班上公然罵學生「白癡」、「怎麼不去死一死」等語,且會在上課到一半,就將學生叫到教室外面罰站,還對學生說:「我叫你到外面罰站,就代表你沒有資格上這堂課,就是曠課。」。 除此之外,A師也常針對某些學生的特徵取笑:「XX眼睛很大很像義眼,很噁心」、「XX黑油油的」,甚至更曾點名一位日本籍的學生說:「XX是死日本鬼子,滾出台灣」。也曾因為一位學生沒有聽從他的指令,就辱罵該生「你是聽障、智障,還是什麼障?」 公然辱罵、教唆傷人,竟然只是「口頭禪」?!竟然只能「觀課」處理 ? ! 這種公然言語辱罵、命令學生傷害同學的行為,都是構成刑法上「公然侮辱」、「教唆傷害」的罪行,然而家長向學校反映後,學校告知家長A師已申請介聘到他校,故未為任何處理。於是家長開始錄音蒐證,並提供錄音證據給學校,學校才開始說要處理,但處理的方式只有「觀課」,且校長告訴家長,他們不會開教評會審議A師是否要解聘,只會在學期末進行懲處。而校長於本會致電詢問時更稱:處理要看老師的動機,A師的辱罵行為是「口頭禪」。 然而,該校目前觀課只限於申訴家長該班。 根據 A 師教授的其他年級學生表示,該師仍會謾罵學生,要學生去「死一死」, 甚至嗆學生要不要學申訴人 「也組一團來告他」 。 本會與家長尋求簡舒培議員協助, 台北市教育局回覆本案為依「教學不力」程序處理,且教師法目前無可請教師暫時離開教職之規定,故學校由其他教師入班陪同觀察輔導 。 我們的孩子處在不適任教師的言語羞辱、歧視、孤立中 如 A 師嚴重辱罵學生,卻被學校輕輕處理的狀況並不是個案,在本會近兩年協助處理過的眾多言語侮辱案中,嚴重的包括罵全班「廢物」、「滾出教室」、叫學生到教室後面組成「自身自滅區」、在全班面前說小孩「賣身的」、還有老師罵學生「死性不改」、「腦容量只有...

20180611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羞辱、恐嚇兒童,就是犯罪。衛福部應追究社政主管機關不作為之責任。

羞辱、恐嚇兒童就是犯罪 衛福部應追究社政主管機關不作為之責任 新北市三重區益智幼兒園莫姓老師上課時,以「笨」、「你太爛了」、「丟臉」、「你敢給我吐掉,我扁你喔」等語連續辱罵、恐嚇 A 生,並於該 A 生尿褲子時,要求全班小孩一起笑他。 羞辱、恐嚇兒童會造成兒童嚴重身心傷害,是犯罪行為,不是教育 新北市社會局對此案開罰 6 萬元。在刑事提告的部分,新北地方法院判決犯成立成年人對兒童之公然污辱罪及恐嚇維安罪,因為是一行為觸犯兩罪名,所以法院以比較重的成年人對兒童之恐嚇危安罪,判刑四個月得易科罰金。這個判決昭示了:除身體傷害外,羞辱、恐嚇兒童都是嚴重的犯行,不是教育行為。 兒童權利公約第 37 條也明定政府有義務確保「所有兒童均不受酷刑或其他形式之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之待遇或處罰。」。但是,家長或教師以「教養」、「教育」為名,對兒童施以體罰、羞辱、恐嚇,仍然時有所聞。前幾天新聞上一對年輕父母在臉書上撥放嚇小孩、打小孩的影片,留言表示讚賞與支持者並不在少數,更遑論許多校長、教師把「教育」作為體罰或羞辱學生的藉口。 我們呼籲大人們,把這個判決當作是一個警示,立即停止羞辱兒童的行為,也不要再以任何剝奪他的身心與安全需求的方式恐嚇他,例如:「你再這樣我就打你」、「你再這樣你就不要吃」、「你再這樣我就要離開你」,這些話對於身心需求都需仰賴大人的孩子來說,都是巨大的傷害。 幼兒園其他教師早就知情 A 生在 2017/8/15 遭到老師恐嚇、公然侮辱,從現場的錄音中可以聽出,莫姓老師邊罵 A 生,邊與旁邊的其他老師抱怨。 其他老師有目睹 A 生被公然侮辱、恐嚇的狀況 。 A 生因此害怕得不敢上課, 8/17 A 生媽媽到校處理時,主任馬上捧上一個禮盒賠罪道歉,顯然, 主任知悉了孩子不敢上課的原因 。且以該幼兒園 空間的開放程度 來說,當時莫老師大聲羞辱、恐嚇孩子時,幼兒園的老師、行政人員應該都能夠察覺。 校方、教育局未遵守通報義務 益智幼兒園校方人員知情未通報,新北市教育局 8/17 接到家長申訴後也並 未依法進行兒少保通報。 直到本會於 8/21 接到申訴案,並於同日通報社會局之前,並 沒有任何單位通報 。顯然、校方跟教育局都違反了兒少權法 24 小時內的通報義務。 心理壓力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其實 A 生在家裡,已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