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71117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政府應履行公約義務,停止漠視兒童在校內遭受暴力對待

20171117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

政府應履行公約義務
停止漠視兒童在校內遭受暴力對待
下周一(11/20)是兒童權利公約在台灣的首次國際審查會議。國際專家將來台檢視台灣兒童人權是否符合國際標準,並且提出指引政府遵守兒童權利公約的「結論性意見與建議」。
我們在實際處理校園個案中,面對了許多侵害兒童人權的狀況。其中最直接也最嚴重的,就是兒童在校園中面臨的暴力對待,我們將透過參與國際審查會議,把台灣目前的狀況,呈現給審查委員。
我們實際感受到,政府對於這些兒童遭受的暴力對待,不僅在防止上嚴重不足,後續處理也沒有打算還兒童一個公道。不論是行政程序還是司法,都讓受害兒童無路可走。同時,也沒有對這些暴力行為畫下底線。
更可怕的,是讓政府讓加害者繼續留在校園中,讓兒童壟罩在被暴力對待的風險之下。




人本每年都會接到許多體罰個案(參閱附件:嚴重體罰列表)。在個案中,我們發現當兒童在校園內遭受暴力對待,國家對於兒童受害者的保護程度,遠比對成年受害者的保護來的低。同樣的暴力傷害,對象是成年人時,加害者會負擔刑責;但是,一旦對象變成兒童,這些暴力行為就被認為是「管教」而輕輕放過。
這樣的差異,可以看出國家對於兒童人權的輕視,而這正是一種對兒童的歧視。

教職員行使暴力時,是由「自己人」判斷要怎麼懲處
對於暴力對待兒童的老師,目前不論是行政處分或是解聘,都是由同校的同事來做決定。而且教育體系高度封閉,外界很難了解調查過程,更不用說教評會、考績會的開會過程。
在缺乏監督狀況下,教職員很容易為了維護「同事情誼」而保留情面,即使學生受到了嚴重傷害,也不會做出停聘或解聘處分。就算是願意公正處理的,也有可能會因為施暴者較有人望,或是與校長主任關係較好,而擔心得罪同事。或是對於暴力傷害後果沒有足夠認知、對於自己的輔導方式沒有信心,而依賴體罰。也有部分認為校譽至上,想要把事情壓下來的教職員。這樣的人,都因為現行體制中只有「自己人」,而在各種校內委員會中漠視暴力。

目前的學生申訴管道反而是在阻止學生申訴
兒童在考績會、教評會上,沒有主動的發言權,只有被邀請說明的時候才能表示意見。而且對於懲處結果有意見時,也沒有就教師懲處向教育局申訴的權利。而且許多案件中,校方不願提供完調查報告給兒童或家長、造成兒童連知道調查內容、懲處結果的權利都沒有。
在學生申訴管道部分,依照教育部訂的<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的規定,可以就違法的輔導管教進行申訴。但是這個規定的法律位階過低,校方通常不遵守,甚至是根本不清楚規定內容。我們協助處理個案的實際狀況是,校方會認為只有被記過的學生,才能走學生申訴流程。
所以,目前當兒童在校內受到暴力對待,而提起學生申訴。校方只會把案件轉由考績會、教評會處理,而考績會、教評會同前所述,是封閉而缺乏監督的「自己人」組織。

教育局不進行實質監督,讓師師相護狀況更嚴重
在一開始舉出的(嚴重體罰列表)中可以看出,不管情節多嚴重,而學校的處分有多失衡,教育局對於學校的決定,都不進行干涉。再加上受害兒童對於學校決定,也沒有申訴的權利。在這樣的情形下,校方非常輕易的就可以護著行使暴力的教職員。
但教育局作為主管機關,對於教師考核,有監督的權限。如果學校的事實調查不合理或處分過輕,教育局可以要求學校限期重新報核,如果學校還認為有疑義,也可以逕行改核。
即使有這些權力,在實際個案中,教育局常常只是進行形式上的監督,只要開會人數夠,會議符合規定,不管多離譜的事實調查或懲處決定,教育局都會表示要「尊重校方的決定」。主管機關不是沒有權力監督,而是慣於怠惰監督的責任。

連請法院主持公道,也走不通
目前,司法實務界普遍認為,國高中、國小學生對於學校的處置(記過、輔導、管教等),除了退學或輔導轉學的程度以外,沒有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的權利。
而在刑事責任上,兒童受暴力對待時,許多判決或不起訴處分書中,會以「管教權」為由,為教職員的暴力行為開脫。對於兒童權利公約禁止對兒童施以一切形式暴力行為的要求,毫無概念。
以至於,兒童受到暴力對待時,除了申訴程序有各種阻礙,在教師獎懲程序中沒有主動發言及申訴的權利,連行政訴訟也走不通。就算想要保障自己的權利,也完全沒有路以至於可以走。
影響所及,在台灣的校園內,兒童沒有要求不受暴力對待權利。兒童的安全,只能依靠校方的「善意」。

政府要讓教育體制正常化,不該放任兒童的遭受暴力對待
師師相護不只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在台灣,師師相護就是體制本身。我們認為,政府應該承擔起責任,讓體制符合兒童權利公約的要求。
在教師考核、評議及學生申訴的部分
l   在考績會、教評會制度中屏除師師相護的可能性,尤其需要有心輔、教育、青少年工作者等各種領域的專業人員加入各項委員會,協助學校做出正確決斷。
l   改善現行學生申訴制度,提供獨立、超然、全國一致且友善兒童利用的申訴管道。
l   主管機關應該以維護兒童權利為目的,更積極的行使監督職權。
司法救濟部分
l   任何人對兒童進行酷刑或其他形式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或處罰,或一切形式暴力侵害都應該列為犯罪行為,而且要由國家主動追訴,不能列為告訴乃論。
l   兒童遭校方任何形式違法或不當處置時,都應有提起訴願、行政訴訟的權利。兒童也要能夠獨立決定要不要進行訴訟,依照兒童的意願和最佳利益選任訴訟輔佐人,不能因為父母反對興訟,而讓而使兒童喪失訴訟權。
l   在兒童權益受損害的案件中,法院應該要避免只因為年紀較輕及不能具結,就採取懷疑兒童證詞的可信性的態度。
l   法院及檢察機關要加強職員對兒童權利公約之理解,也應該列入任用的基本條件。
*如果想將這些情況告知國外友人,我們準備了部份英譯資料,請自由取用: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Yvb4SaSOJbOY3C2V0D55vhwAvLs9iMu5?usp=sharing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180927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以生命控訴-請監察院調查台北市民權國中不當管教學生及台北市教育局怠惰失職

請按此參閱記者會資料 以生命控訴 請監察院調查台北市民權國中不當管教學生及台北市教育局怠惰失職 自殺的新聞旁,總標註著「請珍惜生命」。這個標語對於王爸爸、王媽媽來說,太過沉重,因為他們的孩子在去年 12 月 7 日自殺了。王爸爸、王媽媽知道他的孩子不是不願意珍惜自己的生命,而是這個太年幼的生命裡,除了完成大人訂下的規則,他以為沒有其他選擇。 才三個多月的國中生活,為什麼會讓一個孩子走上絕路 ? 王爸爸、王媽媽一直在尋找答案… 性平會成校長私刑場所,壓制家長接受校方所有要求 才剛開學兩個月,王生因為在放學時和兩名同社團的同學發生衝突,民權國中召開了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性平會)。性平會中,校長朱毋我竟要兩造雙方都到場,並且直接稱王生是「小孩子騙大人」,直接採信對方的說法。朱毋我校長還對王生喝斥:「你就是有病,就是要吃藥」。王生爸爸發現學校作法失當,提出應該要有專家在場,校長竟稱說:「我們這個會議在場的都是專業輔導人員,就等同於醫生」、「 今天性平會調查結果我們說了算 」,令家長不敢再提出意見,只得聽命於學校。 性平會後,學校禁止王生參與第八節課及晚自習,且整當周整天需「抽離」到學務處;放學時必須由家長親自接王生回家。王生回到班級上課後,若於上課期間影響秩序,也會於課堂中直接被帶至學務處留置,且經常留置到放學,也會被生教組長叫去學務處進行勞動。在 12 月 7 日前,王生曾連續三個禮拜整天都在學務處,無法回班上課。 「抽離」至學務處,竟是羞辱和恐嚇 王生自殺後,王生家長接到多位九年級學長留言表示:王生被抽離到學務處的期間,他們目睹生教組長對王生大吼大罵,有時午餐還沒吃完就被叫去罵;生教組長更多次將孩子強留在門後與牆壁間的空間中,以禁閉罰站方式處罰孩子,並用力踹門板發生巨大聲響;更羞辱的是,連去上廁所也要向組長鞠躬報告。學務主任則公然詢問王生「吃藥了沒」。只要王生被送到學務處,學務主任、生教組長會警告王生:「你只要吵一節課,就是在學務處待一天」(附件一)這些指控歷歷,讓王生家長崩潰 — 原來,學校以「抽離」為名,進行的是恐嚇與羞辱,原來,孩子這些日子來承受的是這樣的壓力。 學生因犯錯被要求到學務處,本來就承擔被貼標籤、被指責的壓力。但在這樣的壓力上,學務主任、生教組長竟還對王生恐嚇、羞辱,造成他更大的身心壓力。王生過...

20190412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公然侮辱、歧視、孤立學生的老師 還躲在保護傘下拿薪水?! 教師法應明確將「對學生為羞辱、歧視、孤立」列入解聘事由

20190412 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 公然侮辱、歧視、孤立學生的老師 還躲在保護傘下拿薪水 ? ! 教師法應明確將「對學生為羞辱、歧視、孤立」列入解聘事由 本會近期接獲在台北市某國中數學科任教師A師,僅因為學生沒有聽懂老師的指令拉上窗簾,就在全班面前大罵學生:「你這個白癡」、「你根本是個廢物」,更叫班上其他同學去『踢』該名學生,接著又用鉛筆盒打學生的頭。 本會訪查目前由A師任教的班級學生,受訪家長及學生皆表示,A師去年九月開始任教就經常在班上公然罵學生「白癡」、「怎麼不去死一死」等語,且會在上課到一半,就將學生叫到教室外面罰站,還對學生說:「我叫你到外面罰站,就代表你沒有資格上這堂課,就是曠課。」。 除此之外,A師也常針對某些學生的特徵取笑:「XX眼睛很大很像義眼,很噁心」、「XX黑油油的」,甚至更曾點名一位日本籍的學生說:「XX是死日本鬼子,滾出台灣」。也曾因為一位學生沒有聽從他的指令,就辱罵該生「你是聽障、智障,還是什麼障?」 公然辱罵、教唆傷人,竟然只是「口頭禪」?!竟然只能「觀課」處理 ? ! 這種公然言語辱罵、命令學生傷害同學的行為,都是構成刑法上「公然侮辱」、「教唆傷害」的罪行,然而家長向學校反映後,學校告知家長A師已申請介聘到他校,故未為任何處理。於是家長開始錄音蒐證,並提供錄音證據給學校,學校才開始說要處理,但處理的方式只有「觀課」,且校長告訴家長,他們不會開教評會審議A師是否要解聘,只會在學期末進行懲處。而校長於本會致電詢問時更稱:處理要看老師的動機,A師的辱罵行為是「口頭禪」。 然而,該校目前觀課只限於申訴家長該班。 根據 A 師教授的其他年級學生表示,該師仍會謾罵學生,要學生去「死一死」, 甚至嗆學生要不要學申訴人 「也組一團來告他」 。 本會與家長尋求簡舒培議員協助, 台北市教育局回覆本案為依「教學不力」程序處理,且教師法目前無可請教師暫時離開教職之規定,故學校由其他教師入班陪同觀察輔導 。 我們的孩子處在不適任教師的言語羞辱、歧視、孤立中 如 A 師嚴重辱罵學生,卻被學校輕輕處理的狀況並不是個案,在本會近兩年協助處理過的眾多言語侮辱案中,嚴重的包括罵全班「廢物」、「滾出教室」、叫學生到教室後面組成「自身自滅區」、在全班面前說小孩「賣身的」、還有老師罵學生「死性不改」、「腦容量只有...

20151105新聞稿--「假訓練,真體罰」教育部應嚴禁任何會造成學生身心傷害的體罰行為 記者會

案件詳細資料,可於此處下載 20151105 人本教育基金會新聞稿   假訓練,真體罰 教育部應嚴禁任何會造成學生身心傷害的體罰行為 處罰上下階梯六十趟,國北教大實小竟然說是「體能訓練」 今年 5 月 25 日早上 8 時左右,一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小學二年級 A 生,因為桌球隊練習時,被該球隊干○○教練以「訓練時嬉鬧」為由,處罰該生與 B 生上下樓梯 20 趟 ( 上下階梯,每層共 20 階梯,上下一趟共 40 階 ) 。該生上下 20 趟樓梯後,與 C 生二人又被該教練以同樣理由被處罰上下樓梯 40 趟。 A 生因短時間 上下樓梯 60 趟 ( 共 2400 階次 ) ,導致當天早上練習結束後, A 生即去找同在該校擔任老師的母親說:「很不舒服,快撐不下去了。」,當天晚上放學時連走路都走不動。且 A 生年僅 8 歲,桌球課當天感冒未癒 ( 附件一 ) ,家長事先已先告知教練孩子狀況,避免過度運動。然而,干教練不僅不顧 A 生之身體狀況,竟罰一位 8 歲幼童走 2400 個階梯。 當天晚上經醫師診斷, A 生雙腿過度疲勞,引發小腿肌筋膜發炎 ( 附件二 ) ,且感冒情形加重,引發中耳炎 ( 詳附件三 ) , A 生小腿肌筋膜發炎一直持續到 10/21 仍需持續治療 ( 附件四 ) ,中耳炎到 7/24 始痊癒。而該生自當天事發後,每次要走樓梯就非常害怕,於 7 月 24 日至台大醫院看兒心科 ( 附件五 ) 。 然而,國北教大實小桌球校隊調查委員會卻認定:雖然罰 A 生爬樓梯是基於處罰目的,但因為「罰走樓梯」不在教育部所訂之 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 之附表所列例示之中,不是教育部所規範之違法處罰類型,所以本案「無不當體罰或違法處罰情事」 ( 附件六 ) 。經家長提出申訴,學校的學生申訴委員會評議決議為:「兼有管教秩序及訓練隊員體能之目的」「本案並無不當體罰或違法處罰」 ( 附件七 ) 。而該校桌球隊於本學期開學後竟於校隊辦公室張貼一紙隊規 ( 附件八 ) ,第 13 點規定「請確實遵守以上幾點隊規,若有違反,視情節輕重, 自願接受教練合理之懲罰 ( 以體能訓練代替 ) 。」 ,將違法之體罰行為明文化成為桌球隊隊規,可知該校迄今縱容桌球隊進行違法體罰 ( 詳附件九大事紀 ) 。 「假訓練,真體罰...